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媒体山艺 > 网络报道 > 正文

【人民网】高考改革為何先拿英語開刀

2014-03-14  

两会教育十日谈第八日:高考改革為何先拿英語開刀

刘晓静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藝術學院副院長

观点:英語在恢復高考不久就獲得與語文、數學相同的地位,並成為很多地方課外輔導教育的"第一課程"。雖然這帶來了一些好處,但過度重視英語使得一些專業非常優秀的學生在高考或在考研的時候被拒之門外,這樣就導致國家損失一批專業優秀,但英語相對薄弱的人才。現在對英語考核進行鬆綁,有助於學生們從繁重的英語考試中解放出來,有助於挖掘學生的專業潛能,是他們在自己的專業舞台上自由馳騁。因此,無論對國家而言還是對學生自身而言,這都是一種利好。
 

秦和 全國政協委員、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院長

观点:很多家長對政策有誤讀,實際上不是淡化英語的分量,只是改變評價方式,讓外語學習變得更加多元化,當外語學習不再是為了考試,而有著現實價值,這樣的外語學習才更能彰顯它的意義。新的模式下,中學把英語教學減下來的負擔轉交給大學后,大學仍然要把空白補回來。在這種情況下,分層、分類進行英語考試或許該成為改革方向。大學英語教學要進行配套改革,在教學模式上進行創新,實現學生個性化的自主學習方式。同時,也要完善大學英語評價機制。

俞敏洪 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

观点:支持高考中英語科目的降分,隻有當英語不列入高考總分,隻起到參考作用的時候,才能讓英語回歸交流技能本質。目前的英語教育存在諸多問題,很多時候都是讓學生為了應試而教學。中小學生可把英語作為興趣學習,建議在高中之前都不要考英語。

楊曉超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副市長

观点:按教育部的高考改革方案,將來簡化高考科目,隻考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外語逐步過渡為社會化考試,就像考托福一樣,一年可以考一到兩次,高中階段通過即可,高考計算成績。即便方案今年出台,北京市也要至少三年后實施,因為高考改革會影響學校的教學模式。要給學生一個過渡期,讓現在的初三學生朝這個方向准備。

人民网链接:http://edu.people.com.cn/BIG5/8216/376606/376874/index.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新浪微博
    接诉即办
版权所有:山东艺术学院 鲁ICP备05002378-1号
长清校区地址: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紫薇路6000号
邮编:250300
文东校区地址: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91号
邮编: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