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媒体山艺 > 报刊报道 > 正文

2011年1月17日济南时报:于希宁心愿:画作捐赠四处

2011-01-17  

捐赠画作有代表性
    说起于希宁先生捐赠省博物馆的47幅作品,于希宁先生的外甥、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沈光伟告诉记者,这些作品体现了于老画作成熟期以后不同时期相对有代表性的作品。作品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2003年。画的品种也比较丰富,不光有梅花,还有紫藤和其他花卉。像1979年创作的《梅花》、1986年创作的《春满乾坤》都是他最重要的作品。
曾给自己制定20年工作计划
    沈光伟告诉记者,于老是从旧中国走过来的画家,他对新中国的情感非常深厚,认为自己的艺术是国家和人民给的,所以画家才有了今天这么高的地位。他在1986年曾给自己制定了20年创作计划,这些计划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的艺术创作奉献给社会。所以生前于老就对自己的画作有了大体的安排,山东省博物馆也是他生前表示要捐赠的一个地方,这是他的一个遗愿。这次共捐赠47幅作品,加上省博物馆原馆藏的5幅,省博共有52幅于老的作品。
于老画作还要捐家乡
    沈光伟透露,于老生前的遗愿是要捐赠四个地方,分别是:中国美术馆、山东艺术学院、山东省博物馆和自己的家乡。目前,中国美术馆、山东艺术学院的捐赠已经完成,捐赠家乡潍坊的作品也已经确定,只等家乡潍坊的美术馆建成后,举行仪式。
90岁时确定画作捐省博
    谈起于老画作捐赠的始末,省博鲁文生馆长告诉记者,在2002年于老90岁生日时,曾经在省博物馆举办过“于希宁先生90寿辰暨于希宁从艺70周年艺术展”,在此期间,于老表达了自己的捐赠意愿。
    关于捐赠画作的选择,鲁文生透露,于老生前对自己画作的去向自己有个大体的安排,这些画都是在于老分的若干份画作里面分量比较重的。这里面分量最重的就是巨作《春满乾坤》了,这是于老所画的最大的作品。这幅画的捐赠,是最后时刻才确定的,所以这次出的捐赠画册里面没有这幅画。
今后每年将举办纪念展
    谈到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举办捐赠仪式和展览,鲁文生馆长告诉记者:一是省博新馆建成投入使用;二是正值于老仙逝三周年纪念日,而且他老人家的生日和忌日都在这段时间;再就是春节即将来临,于老的这些捐赠作品,将在春节期间与广大观众见面,在这个时间举办,是对于老的最好的纪念和怀念。
    鲁文生称:“这些画作入藏博物馆后,我们首先是要保存好,其次是让它发扬光大。我们跟于老的家人有个约定,每到于老的生日、忌日或特别的日子,我们今后都将会举办专题展览来纪念。
(记者张彤)
    济南时报链接:http://jnsb.e23.cn/html/jnsb/20110117/jnsb9413185.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新浪微博
    接诉即办
版权所有:山东艺术学院 鲁ICP备05002378-1号
长清校区地址: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紫薇路6000号
邮编:250300
文东校区地址: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91号
邮编: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