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媒体山艺 > 报刊报道 > 正文

【大众日报】锅碗瓢盆交响曲

2011-04-01  

   

 李华勇(右)编导和“大盆大妈”宋桂英对每件“乐器”的音准、音质要求很严,所有“乐器”李华勇都要逐个校音。 

    “大妈,大妈,大妈,快乐大妈……”随着清脆而有节奏的《快乐大妈》主题曲响起,在淄博市张店区南定镇的南宿舍管区文化广场上,10位大妈独特的演奏,引来数百名居民参观。大家走近一看,才发现她们的“乐器”与众不同,有瓷盘子、瓷盆、馒头锅、瓷碗、搓板、瓷花盆等等。
  今年68岁的杨群是“快乐大妈”艺术团团长,1993年退休后一直热衷于社区文化活动。2007年组建了“快乐大妈”艺术团,共有10名成员,最小的53岁,最大的72岁,都是山东铝业公司的退休职工。
  曾在山东铝业公司干工会主席、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声乐系的李华勇退休后担任“快乐大妈”艺术团的策划兼导演,“快乐大妈”艺术团演奏的乐曲、舞蹈、小品都是李华勇编导的。在李华勇的创意下,“快乐大妈”艺术团的成员开始用锅、碗、瓢、盆学习打击乐。锅碗瓢盆很普通,要用它们演奏出曲调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李华勇是个精益求精的人,他对每件“乐器”的音准、音质要求很严格,“乐器”全部是他逐个校的音。为了挑选发音准确的瓷碗、瓷盆,大妈们逛遍了淄博市张店区所有的瓷器市场,40多个“乐器”是从上万个瓷碗、瓷盘中挑选出来的。
  “乐器”准备好了,之前没有任何音乐功底的大妈们,凭着对音乐的热爱,跟着李华勇学起了乐理。大妈们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为了练习打击乐,她们有的将音符写在自制的纸板上,有的写在厨房的瓷砖上,随时随地练习。没有场地,大妈们就到院子里、广场上、山上、甚至自行车棚里排练。夏天扛着闷热,冬天顶着寒风,忍着腰酸背疼、手指破裂的疼痛……就这样,在不知敲烂了多少个锅碗瓢盆,敲断了多少双筷子之后,大妈们终于能在锅碗瓢盆上演奏出乐曲来了。
  为了演出,大妈们全身心投入到排练之中。2011年1月28日,“小碗”大妈张宝姐的丈夫突然患脑梗住进了医院,当时大妈们正在上海演出。张宝姐的家人为了不影响演出,就将这事儿瞒了下来。演出回来,张宝姐得知丈夫生病住院,深感内疚,她俯在丈夫的耳边哽咽地说道:“我欠你和孩子的太多了。”尽管如此,在医院照顾丈夫的同时,她还将“乐器”带到了病房,敲槌上包上纱布继续练习。
  “幸福、快乐、健康、长寿”是“快乐大妈”艺术团的口号。“快乐大妈”们性格开朗,心态乐观,脸上总是有着孩子般天真的笑容,共同的爱好和开心的生活使她们都显得十分的年轻,置身于她们中间你会无忧无虑,快乐无比。
  从2009年6月30日第一次登台至今,她们已演出了60余场。从社区、老年公寓到农村,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欢乐,走到哪里都受到热烈欢迎。目前,“快乐大妈”艺术团已走出淄博,走向全国,参加了《综艺满天星》《星光大道》《上海达人秀》《快乐大本营》等演出。
     大众日报链链: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10401/PageB04NU.htm

    中国网转载链接: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1-04/01/content_7112682.htm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新浪微博
    接诉即办
版权所有:山东艺术学院 鲁ICP备05002378-1号
长清校区地址: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紫薇路6000号
邮编:250300
文东校区地址: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91号
邮编: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