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广电总局要规范影视作品中植入广告,而有全国人大代表也建议央视一套和各地方电视台首套节目全部禁播广告。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中反应最强烈的就是一向走商业化路线的导演冯小刚。3月7日晚间和8日凌晨他连发两条微博,嘴上说“举双手赞成”,实际上却是暗中发飙。影视剧中的广告究竟要不要规范?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观众和济南的专家代表。
冯小刚:希望一碗水端平
3月7日晚上11点半左右,冯小刚更新微博:“听说广电局要规范治理影视作品中植入广告的事,很好,我举双手赞成!问题是标准尺度都很难定,不如一刀切或是不允许。但一碗水得端平,国产电影不许,好莱坞的所有引进的影片只要有植入广告的都不允许,包括报纸杂志只要是读者得花钱买的有广告也不允许发行。要干净一起干净,谁也别站着说话不腰痛。”
3月8日凌晨,冯小刚再次对规范植入广告发表微博:“可行的方法是,凡有植入的影片应在海报上注明‘本片含有植入广告’。把选择是否接受的权利交给观众。你可以不接受,拒绝购票。如果由此导致观众流失影片投资亏损,那是制片公司活该。如果观众接受,一箭双雕那是本事。让市场去检验这就叫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市场就是尊重观众,尊重大多数。谁也不是傻子。”
很明显,广电总局还没有出台政策,就首先触碰到了冯小刚敏感的神经。冯小刚贺岁剧中从来不缺少植入广告,从《大腕》到《手机》再到《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2》,几乎冯小刚每部影片的植入广告都会遭到观众的质疑。《非诚勿扰2》放映前近20分钟的贴片广告甚至影响了观众对这部影片的整体评价。但冯小刚的影片却每每都会取得票房的成功。对此,观众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观众:别影响观看,植入无妨
植入广告,作为一种相对隐蔽的广告形式,并不像一些硬广告来的那么让人反感。因此,大部分观众对冯小刚投了支持票。网友“潇洒天才妹”说:让观众自己选择,爱看什么看什么,支持冯导,不喜欢看就别看。 网友“让自己放手”则表示:我对电影植入广告还是不反感的,只要植入的合理,不影响整体质量我就无所谓。
以上说法都有个前提,那就是别“影响观看”。网友“峰行ing”对国内影视作品中的植入广告很不以为然:“个人感觉国内有些广告植入明显得都失真了,特别生硬。”
再看近年来有些国产电影,植入广告的确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杜拉拉升职记》中,从世界五百强高管的座驾,到高级白领用的电脑,再到徐静蕾代言的某招聘网,都时不时来个大特写,整部电影下来就像是一部未删节版的广告,让不少观众反感。再比如冯小刚电影《唐山大地震》,如此严肃的题材,却偏偏出现某保险公司的logo,看了让人感觉很不是滋味。
专家:从法律出发,理性规范
那如何去规范植入广告呢?是政府说了算还是市场说了算?为此,记者采访了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教授唐锡光和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王颖。
王颖说,作为一门视觉性艺术,影视剧有它的特殊性,叙事学上把这个叫做:永在的叙事空间。举例说,女主角站在麦当劳前面等待恋人,那么,麦当劳是广告还是不是广告?她认为,现在影视剧的植入式广告有点愈演愈烈之势,观众也多有微词,但短时期内找到可操作的规范条例根本不可能。制片方只能在观众口碑和效益之间做个选择,如果觉得自己够牛,像冯小刚那样,可以完全不在乎。如果对票房没信心,那就收敛些。最终,观众也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唐锡光则表示,广电总局是否要规范植入广告,首先应该从法律出发,看看植入广告是否违反了法律的有关规定。如果已经违反了相关规定,就可以去规范。
山东商报、网易网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