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日———4日,由山东省文联、齐鲁晚报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山东)书画名家精品博览交易会”在舜耕会展中心二层成功举办。
此次精品博览交易会共分十七个精彩专题展区,吸引了全国二百余位艺术家及艺术机构参与,展出作品种类多样,风格各异,囊括工笔、写意、人物、花鸟、山水等艺术元素和艺术表现形式。其中“水墨英华———中国水墨人物画精品展”,“锦墨·衔华———工笔画名家作品展”,“弘美厚德———鲁陕国画名家交流展”等主题展以省内外艺术交流为主旨,荟萃不同地域的知名画家共同展示交流;“翰墨华章———当代国画名家作品展”,“文心·状态———60后国画名家作品展”,“境观·心象———70后青年画家新作展”几个主题展则以年龄阶段作为区别标准,反映了不同阶段艺术家的创作状态;此外,还有“探索·精神———油画名家作品邀请展”,“韵彩传情———齐鲁水彩画名家精品展”,“墨韵齐鲁———山东书坛名家作品展”等以艺术种类划分的主题展览及“汇京聚典———马海方作品展”,“花木禅心———李波花鸟画展”等个人主题展,为书画艺术家与艺术爱好者、收藏者之间搭建了一座充分交流的平台。
众多主题展特色鲜明,也吸引了众多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驻足观赏、咨询书画收藏详情。展览期间,书画艺术品总成交额突破600万,为活跃山东艺术市场做出了积极贡献。“这里的书画作品数量很多,可供收藏的书画种类非常丰富”,书画爱好者侯先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举办书画精品博览交易会是件服务百姓的好事儿。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书画收藏群体日渐庞大,收藏需求也日趋增多。此次展览以不同的结合点将众多作品组成为一个整体,可方便分类赏鉴,满足不同层次的收藏需求,是一个良好的艺术品交易平台。除省内一批优秀艺术家作品外,展览还吸引了众多省外知名画家参与,让广大书画爱好者在自己家门口就能看到名家的精品力作,让收藏者们有了更多选择,相信广大市民来此逛展时能有很大收获。”不少外地参展画家则表示,此次书画精品博览交易会作为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的系列活动之一,是为各地画家在山东大地上搭建的一座学术交流、书画作品交易桥梁,规模大,层次高。在山东参展的几天时间里,我们也通过多种渠道充分感受到此次展览的广泛影响力,能在这里与山东及其他地区的优秀艺术家进行艺术交流切磋,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山东是文化大省,其书画艺术市场也充满活力和无限生机,销售份额在全国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四天时间内,大部分参展画家的作品成交额达到、甚至超过预期水平,让我们对山东市场更加寄予厚望。同时,山东文化底蕴深厚,观众爱画、懂画,前来参观和咨询的人很多,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在这里,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山东良好的文化收藏氛围,个人艺术价值也得到了肯定,我们非常期待明年的继续合作。
展览在充分挖掘书画艺术品的市场潜力,力求实现专业创作、舆论引导和市场交易有机结合的同时,也体现了对书画艺术价值的重视和追求。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张志民对此次展览评价说:“这种书画精品博览交易会的组织形式非常有意思,体现了文化机构与媒体的充分结合,找到了文化继承、创新与产业化的结合点。今年的书画博览交易会是第三届,且一年比一年成功,是件很好的事情。我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活动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归功于山东政治、经济飞速发展带动了文化艺术事业的前进;同时,山东是文化大省,书画事业发展蒸蒸日上,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山东人民对文化的崇尚及齐鲁文化深厚的底蕴推动了书画艺术需求。当下,我们的文化部门要加强文化市场的规范化运作和科学管理,山东画家则要在传承优秀文化,打好笔墨基础的同时增强创新,不断推出一批具有实力的年轻画家。许多省外优秀艺术家也参与到此次展览中来。通过他们的画作,大家可以感受到因不同地域特点而形成的艺术风格差异。这种差异会促使省内外艺术进行交流对话、不同的艺术思想进行碰撞。特别对一些年轻画家而言,这更是一个学习借鉴的好机会,我们应该进一步开拓思维,去包容一些新的、不同的艺术理念,通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共同促进山东艺术事业的发展。”
1日上午,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为民,中国美协理事、中国书协理事、武警总部创作室副主任苗再新,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美协主席张志民,大众报业集团社长许衍刚,大众报业集团副总编辑郝克远,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书协主席顾亚龙,民进山东省委秘书长、省政协常委、省民俗学会副会长郭永军,济南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耿建新,齐鲁晚报·生活日报社长梁洪文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
齐鲁晚报链接:http://sjb.qlwb.com.cn/html/2011-09/05/content_188677.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