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应桂、陈凤玉、丁宁原、王胜华、冷珍、刘爰、李庆杰合作《盛世春秋》

单应桂 作

陈凤玉 作
创刊笔会名家荟萃
■单应桂 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省美协顾问、省女画家协会名誉主席
■陈凤玉 山东艺术学院教授
■娄以忠 省书协顾问、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梁修 山东省书协名誉主席
■丁宁原 山东省美协顾问、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冷珍 省女画家协会副主席
■王胜华 国家一级美术师
■李福增 济南市书协副主席
■杨炳云 山东省书协顾问、济南市书协主席
■张国英 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济南市楹联艺术家协会主席
■荆向海 山东省书协顾问、济南市书协副主席
■吴耀 济南市书协副主席
■刘爰 省女画家协会副主席
■兰涛 著名书法家
■卢洪刚 山东省美协主席团委员、山东工艺美院教授
■韦辛夷 山东省美协副主席、济南市文联副主席、济南市美协主席
■高昆 省新闻美协副主席
■杨枫 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美协副主席
■李庆杰 济南市美协副主席
(以年龄为序排列)
3月3日上午,济南时报《艺周刊》创刊书画笔会在位于济南房产大厦的济南市文联创作基地举行。国画名家单应桂、陈凤玉、丁宁原、冷珍、王胜华、刘爰、卢洪刚、韦辛夷、高昆、杨枫、李庆杰,书法名家娄以忠、梁修、李福增、杨炳云、张国英、荆向海、吴耀、兰涛为《艺周刊》倾情创作,留下一批精彩的书画作品。尤其是几位名家合作的两幅八尺大画———《春来早》和《盛世春秋》,立意高远,笔墨精到,堪称精品。
老艺术家活力不减
笔会当天名家荟萃,年近八旬的山东艺术学院老教授单应桂、陈凤玉来了,山水画大家、山东师范大学教授丁宁原来了,我省书坛德高望重的娄以忠、梁修两位先生也来了……几位老艺术家的到来让笔会分量大增。
笔会当天临近三八妇女节,女画家们的各种社会活动非常多,她们不顾身体疲劳,赶来为《艺周刊》创刊捧场。尤其是单应桂和陈凤玉两位老教授,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热情洋溢,有她们的地方就有很多欢声笑语,而且创作的劲头丝毫不输于年轻人。许多在场的书画家感慨:她们的艺术青春永远不老!
八尺大画美不胜收
当天笔会的重头戏就是两幅八尺大画。到场的画家们简单地分了一下工,便倾力投入构思与创作。《盛世春秋》由单应桂教授开笔,大笔渲染,细笔勾勒,一会儿工夫,几个大芭蕉叶跃然纸上;丁宁原教授皴擦出山石;冷珍、刘爰加上几朵形态各异、争奇斗艳的菊花;陈凤玉教授添上几朵紫色的郁金香;王胜华先生在画面中央精心描绘出两只姿态优雅的仙鹤;李庆杰先生补上一根旁逸斜出的苍劲松枝……整幅画画面非常丰富,让人目不暇接。
另一幅巨制《春来早》由卢洪刚、杨枫与李庆杰三位先生合作。李庆杰的苍松、杨枫的山石、卢洪刚的牧童与水牛都把自身的艺术特长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且配合非常默契,水乳交融,整幅画如同一个人完成,看不出合作的痕迹,被题款的韦辛夷先生评价为“合作大画中难得的精品”。
对本刊的殷切期望
笔会现场,书画家们对《艺周刊》的创刊表达了由衷的喜悦之情,也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单应桂教授和陈凤玉教授都提出,希望多发现、推出新人,用济南时报的力量推出新一代的画家,让人感受到老画家们对画坛新生力量的殷殷期待和大力提携。
杨炳云先生说,创办《艺周刊》是个很好的举措,既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平台,还能向市民普及、传播书画艺术,值得期待。
韦辛夷先生对《艺周刊》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创意,他表示,希望《艺周刊》在众多媒体的书画版面中脱颖而出,独具特色。同时希望《艺周刊》关注书画领域,但不局限于书画领域,各种艺术形式,只要是老百姓关心的,都应该涉猎。
卢洪刚教授表示,《艺周刊》应该起到引导读者认知文化、剖析文化现象利弊的功能,搭建一个提高老百姓艺术鉴赏能力的平台。另外,不管是画坛的中坚力量还是先锋人物,都应有所涉及。
杨枫先生则建议,要加强艺术评论的分量,改变当下艺术评论趋同的面貌,不要一味褒扬,适当的艺术争论、观点争鸣完全可以出现在版面上。希望《艺周刊》从版式设计到文风都能有趣味性、活泼可读,让大多数读者满意。
济南时报链接:http://jnsb.e23.cn/html/jnsb/20120309/jnsb9669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