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媒体山艺 > 报刊报道 > 正文

【大众日报】底蕴深厚与产业繁荣未必画等号

2012-09-04  

    “于丹的《论语心得》比《论语》卖得都好,哪个文化底蕴更深厚?法国诞生于中世纪的欧洲,孕育了多少思想家和艺术家,但美国的文化产业总值是它的十倍,哪个文化底蕴深?深圳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深圳文化底蕴很深吗?”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教授抛出的一连串问题,引发了在场听众的思索。
  8月31日,由第四届山东文博会组委会、山东广播电视台主办的“山东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在济南举行。来自国家广电总局、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山东艺术学院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参加论坛,内容创新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专家们认为,在新媒体时代,内容生产、内容创新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头戏。
  在陈少峰看来,文化底蕴深厚与文化产业繁荣之间未必能画等号。从内容生产的角度来分析,当代文化产品中没有文化不行,太有文化也不行,它必须考虑到青少年消费群体,注意文化产品的娱乐性。
  他进一步解释说,目前青年人已经成为文化产品的主流消费者。“青少年喜欢的是‘短、频(以视频形式呈现)、快’的文化形式,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思维。当然,做文化的人希望提升大众的欣赏水平,做文化产业的人则希望满足大众消费需求,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田川流、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陆地等专家一致认为,内容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陆地说:“具体到广播电视产业发展,首先体现在影视剧、广播、文化专栏、纪录片、娱乐节目的生产能力和品牌数量上;其次体现在文化产品的传播能力上,包括覆盖能力、满意度、收视率等。更主要地还体现在文化产品的创造性上,它决定着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已经逐渐取代广播电视成为最大的平台。陈少峰说:“内容、平台、延伸,是文化产业的三大部分。互联网营造了无限大的平台,但由于内容供应商的不足,内容生产短缺仍是发展的短板。将来的趋势是小公司做内容,大公司做平台。无论是《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等节目,还是各种影视剧,之所以依靠电视台制作,就是依托能够盈利的平台。”
  对于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陈少峰从内容生产与创新的战略方向上进行分析时认为,无论纸质还是广电媒体,最终都应走向“跨界”,即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发展新媒体产业。陈少峰说,未来的广电媒体应该注重打造核心内容品牌,“有了一个好的创意,就一直把它做下去,你就有了自己的品牌,赵本山的《乡村爱情》系列不就是这样么。你再看美国人拍电视剧,十几年就拍一个系列,这样既形成了核心品牌,也有了核心故事,以后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拍电影、做电子游戏。像《后宫·甄嬛传》这样的电视剧,拍摄之前在网络上就有了很高的人气,所以一定要在此原创基础上去做产业。”
  对于传统纸质媒体,陈少峰则表示,“数字化是趋势。很多报业集团、出版集团都想实现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化阅读平台,但我认为数字化阅读必须以海量内容为支撑,新媒体平台应该汇聚全世界各种内容供应商,单一的报纸、杂志很难实现。现在不少报业集团都开始兼并其他文化产业,比如游戏公司、动画公司,部分企业已经因此获得了很高的盈利。”
  具体到山东文化产业发展,陆地说:“山东提出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内容生产能力,应该是这一文化发展战略的支撑点之一。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山东的先天优势,前几天我还在读‘春秋五霸’的故事,光是文字就觉得惊心动魄,若改编成影视剧,肯定更精彩。这些都是山东自身拥有的文化元素,拿来便能用。同时,山东还拥有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后天优势。”
 

大众日报链接: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20901/Articel02008MT.htm 

人民网转载链接:http://www.people.com.cn/h/2012/0901/c25408-481128198.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新浪微博
    接诉即办
版权所有:山东艺术学院 鲁ICP备05002378-1号
长清校区地址: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紫薇路6000号
邮编:250300
文东校区地址: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91号
邮编: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