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媒体山艺 > 报刊报道 > 正文

【山东商报】戏曲表演无奈开招“半路考生”

2013-02-24  

 在山东艺术学院戏曲表演专业初试环节,考生正在展示自己的功底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昨天下午,山东艺术学院戏曲表演专业进行初试,现场传出京剧片段《苏三起解》。该校戏曲学院院长王文清告诉记者,今年戏曲学院三个专业报名人数首次过千,这个数字“令人兴奋”。他说,传统戏曲表演专业今年在省内招20人,报名人数达到72个,与往年相比,已是“有人可选”。 

    戏曲学院报名人数首次过千

  据介绍,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今年三个专业计划招生72人,在省内投放了66个计划,结果报名人数达到了1253人。不过,记者注意到,所谓“报名人数过千”,主要还是集中在“第三类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戏曲表演专业省内计划招20人,72人报考;戏曲音乐伴奏,招16人,81人报考; 戏剧影视文学,1100人报考。
  尽管与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相比,传统戏曲专业,无论是戏曲表演还是戏曲音乐伴奏,报名人数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对比最近几年戏曲学院的报名数据,你就会发现,王文清的“兴奋”不无道理。根据山东艺术学院此前公布的数据,2009年该校戏曲学院三个专业报名人数为393人;2010年278人;2012年400人。而这三个年份,戏曲学院这三个专业招生计划基本保持稳定。“我们预计能报到600人,没想到过了千”。

  “半路出家”考生占了一定份额

  除了报名人数过千,戏曲表演专业生源质量的提高,也是王文清感到兴奋的原因之一:“今天上午我们发现了几个不错的苗子!”王文清的眼睛里闪着光,“经过几年培养有望成‘角儿’的那种”。
  不过下午的面试,工作人员却不愿向记者开放,理由是“下午的考生不具备代表性”。记者获悉,昨天下午戏曲表演专业面试的考生主要是“半路出家”的高中生。与上午面试的毕业于戏曲学校、具有“童子功”的中专生不同,这部分考生没有经过长期专业训练,充其量处在“照葫芦画瓢”阶段。有在外候场的考生告诉记者,她学戏曲的时间不超过3个月,只学了基本的唱腔。这意味着,戏曲表演专业报名人数的增量部分,“半路出家”的高中生占了一定份额。
声音
  生源减少招生观念也在变 “半路”考生将培养成通才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众所周知,传统戏曲表演不同于其他专业,需要一定的基本功。“半路出家”的考生是否能够达到戏曲表演人才培养的需要呢?对此,王文清解释说,由于戏曲市场的相对萎缩,生源的减少,传统戏曲表演人才培养正在艰难转型:“过去招生我们是宁缺毋滥,现在市场相对萎缩了,生源减少了,观念也在变。”“戏曲表演既要培养‘角儿’,也要培养‘绿叶’和传播者”,王文清说,为适应不同类型生源的培养需求,山艺对戏曲表演人才培养进行了“两灶制”改革:“我们对这两类学生制定了不同培养计划:对有五六年专业基础的学生进行‘专才’培养;对学习时间不长但具备可塑性的考生进行‘通才’培养”,让不同类型的考生都能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这也是传统戏曲人才培养为适应时代发展所进行的变革”。

延伸
  传统戏曲班只招26人 排个大戏人都不够
  今年山艺戏曲表演专业面向全国招26人,比去年减招10人。尽管戏曲学院三个专业招生总数不变,但戏曲表演专业减招10人不算是小事。王文清说,“戏曲表演专业一个班40个人最好,能排出中型戏和大型戏。26人的班,排个中型戏还可以,排大戏就得向别的年级借学生”。不过戏曲表演专业减招,实属无奈之举。
  王文清告诉记者,传统戏曲表演学起来是个苦差事,必须学个十年八年,到舞台上看着才能像个样,“别看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传统戏曲表演,但真正让自己的孩子去学,很多家长还是舍不得”。此外,在当下浮躁的社会,很多家长给孩子选专业,首先考虑的是什么专业好找工作,能有好收入。“传统戏曲虽是艺术瑰宝,但指望它挣大钱、来钱快不现实”,这也是戏曲表演专业不受追捧的原因之一。
  但王文清并没有灰心。王文清说,从国家到省里到学校,对戏曲教育发展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在省财政的大力支持下,自2012年秋,我省两所培养戏曲中专人才的省属戏曲学校——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和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的孩子都实现了免费上学。“孩子们学戏没有后顾之忧了,戏曲教育的元气应该能够逐渐恢复”,王文清说,这一点他已经有所感受:“今年报考戏曲表演的考生中,有‘童子功’ 的中专生比例明显增加”。他期望今后这个比例还会继续加大,毕竟传统戏曲科班培养的优势不可取代。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新浪微博
    接诉即办
版权所有:山东艺术学院 鲁ICP备05002378-1号
长清校区地址: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紫薇路6000号
邮编:250300
文东校区地址: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91号
邮编: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