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优秀民族文化艺术得到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人类先进文化的成果得到了进一步传播和吸纳,青年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这对青年学生塑造人格美、培养才能美、铸就行为美,促进全面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意义。”回顾近年学院承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山东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任运河对记者感慨地说。
2012年12月10日晚,德州学院音乐厅,女子弹拨乐《舞》欢腾而活泼的音乐,跳跃而流畅的节奏,将观众们带入优美动人的舞蹈意境中。这是2012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第四场专场演出,演出单位是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青年民族乐团。据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李云涛教授介绍,“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我们已经承办了5年。2012年,全部的10场演出都由我们承演。”在由教育部、文化部和财政部主办,山东省教育厅等部门承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中,山东艺术学院师生先后走进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等地高校及中小学,让数万学生享受到艺术的愉悦和熏陶。
“将个人对艺术的追求同学校的荣誉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音乐学院师生的心中,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不仅是提高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的良好载体,也使自身受益匪浅。“艺术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扩展与延伸,是培养锻炼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促进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音乐学院负责艺术实践的副院长郝益军教授介绍道。
在德州学院音乐厅,一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唱出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和平、崇尚真理的美好追求和高尚情操,表达了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热切期盼,一时将音乐会的气氛引向了高潮,受到师生的热捧。现场的一名同学对记者讲,“原想高雅艺术就是‘唱高调’,没想到与时代潮流结合得如此精密,听了感觉很过瘾。”2012“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精心选择曲目,力求传统经典曲目与教师创作作品相结合,做到既能体现节目质量又能兼顾大学生喜闻乐见与可听性。李云涛教授为创作《沂蒙畅想曲》,多次深入沂蒙老区采风、走访,参阅文献资料,数易其稿,很好的体现了创作与教学紧密结合的特点。
在去年冬天的演出过程中,同学们刻苦、敬业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演出现场,同学们在零下七八度的低温下,不怕天寒,不畏劳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正如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张令杰教授对记者说的,“学生表现出特别可爱的一面,他们能将个人对艺术的追求同学校的荣誉紧紧联系在一起”。 张令杰教授的话是他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赞美,同样也是对老师们的热情赞美,因为正是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才有了乐团所到之处精彩的表现和持久的掌声。
学生的精彩表现离不开老师的言传身教。平日里,师生同甘共苦,传道授业解惑;演出现场,老师还在认真的传授演出经验,指导学生。乐团的武东岳同学告诉记者,12月11日下午,在德州学院学术交流中心的住所,临出发之前,他去接自己的师傅张令杰教授,推门而入,看到师傅还在练琴。
“师傅,咱该走了……”
“不是一点半出发吗?”
“现在已经一点半多了。”
“哎呦,我都忘了时间了……”
这就是我们的张令杰教授,年纪大了,依然兢兢业业,在舞台上,忘我地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在华宇职业技术学院能容纳2000人的剧场的一个角落里,我们看到张令杰教授还在调弦、拉琴,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岁月静好。即使是光线昏暗,天冷得让人瑟瑟发抖,没有观众,但只要手中的这把琴还在,壶天自春,就是一个自得的世界。
57岁的全国优秀教师、“沂蒙山小调”的第二代传唱人、音乐学院党总支书记王世慧教授,这两天心脏病、高血压一直在困扰她,很是疲惫。但是一上舞台,她就像换了个人似的,丝毫感觉不到她的年龄,只有艺术的价值和艺术的气息在迸发着。只要她一张口,不管是伴奏还是演员,都仿佛被一股力量感染着、鼓舞着,让年轻学子深深地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为艺术献身,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常青。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伴随我的学习和成长”
参加过历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山东艺术学院青年民族乐团乐务扈艳洁同学,对此项活动有着自己的理解。“我们参演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就是要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带给大中专院校,既是对文化的传播,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扈艳洁同学承担着“乐务”的重任,负责师生之间、首席之间的协调工作。在平时的排练中,整个乐团就有了一定的默契,而且每个人都非常乐意参加这个活动,热情都很高,活动带给大家许多知识和享受。有了这个基础,扈艳洁的工作就好做了,舞台上下,她不必声嘶力竭,乐手们对她的“命令”言听计从;场外,同学们整理服装、乐器,进场退场迅速、有序。
现攻读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二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张若愚同学从大二开始参加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一直到现在,一次也没落下。谈起收获,她告诉记者,之前二胡的演奏都是以老师一对一的授课方式单个培养,有了乐团的交融之后,我们从小的排练课,到大家的配合,了解了总谱的概念,对自己的专业,无论是节奏、乐感还是表现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演员,观众越热情,掌声越热烈,他们就越兴奋。参加这么多场演出,回忆起自己最感动的事情,参演师生都对记者讲到12月7日晚上在山东英才学院的那场演出。在山东英才学院南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的那场演出中,台下的1200余名观众非常热情,不断的响起掌声。演出结束,即使是演员在台上合影,观众都没有离开座位,一直等合完影都走了,观众才离席。“我觉得非常感动,这是观众对我们的一种认可,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演出的成功,除了老师的敬业、同学的执着,离不开随团而来的20名剧务同学,他们是真正的“幕后英雄”。乐团的同学在享受表演乐趣的同时,不忘赞美这些默默劳作的“武工队”——这是乐团同学给他们取的一个有意思的名字。演出过程中,节目之间能够自由、快速、顺畅的切换和衔接,每一件乐器和座椅都能够精准的放在预先设定的位置和角度,“武工队”可谓功不可没,他们同乐团师生一起合力奏响山艺民族乐团的最强音。
“看山东艺术学院师生的演出真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音乐会的通知是今天下午下达的,但是我在前一天就收到消息了,因为我在山艺有自己的‘线人’,一个高中同学在山艺上学,是他告诉我绝对不能错过今晚的演出,看山东艺术学院师生的演出真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德州学院民族乐团团长梁洲博同学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仍然掩饰不住对本次演出的期待和观看完演出之后的兴奋与喜悦之情。
记者在现场看到,德州学院这个拥有513个座位的音乐厅,座无虚席,门口还有许多同学站着。德州学院音乐系竹笛专业贾正勇同学告诉记者,元旦和国庆的时候,他们也会举办一些演出,但像这样阵容和水平的民乐专场,可望而不可即,这就是“高雅音乐进校园”活动的意义。所以,演出时间是晚上7点半,许多同学6点钟就来到音乐厅,虽然冷,但是大家为了这难得的“一席之地”,一直期待着、坚持着,牺牲两个小时等待这场演出——“值”。
在华宇职业技术学院剧场,汽修专业的李唐同学一边手举DV一边对记者说,我是工科专业的学生,这12个曲目听着很悦耳,很震撼,能让自己暂时忘记许多不愉快的事情和现实的烦恼,在传统文化和美的声音中净化自己,提高艺术修养。梁洲博同学告诉记者,观看演出的过程中,他一直在想,同自己相比,演出的水平实在太高了,节目的编排十分协调,演员的配合十分默契,声部之间处理和谐,可以用“震撼”两个字形容。观看完演出后,他们回到宿舍进行了交流和分享,大家普遍认为,本次演出曲目选材广泛,乐器种类齐全,也特别令人羡慕。演出结束之后,同学们还在人人网和腾讯网上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分享,将高雅艺术进行到底!
提到进一步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李云涛院长表达了自己的期许,要将其打造成提高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学校公益形象和创造特色名校的一张靓丽名片,让更多学生享受艺术的愉悦。
(《山东高教通讯》2013年第4期,作者王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