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屏上的综艺节目,从没像今天这样繁荣,也从没像今天这样喧嚣和迷离。从电视台到节目组,从参与者到观者,一场势将综艺节目进行到底的全民运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普及度撩拨着全社会的娱乐神经,大有不娱乐至死誓不罢休的意味。然而,综艺节目疯狂的背后却怎么也掩饰不了种种恶俗与弊端。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当前狂躁不安的综艺热潮?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综艺节目?如何才能打造出引领大众文化的综艺节目?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的刘强教授。
□专家拍砖
A 明星轻佻 节目低俗
刘强教授认为,明星和节目是相互利用的关系,电视台综艺节目看中了明星的影响力和人气,而明星也想借助高收视率的节目再次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这本也无可厚非,但一些女明星却采用露点和让身体出位的方法博得眼球;一些参加跳水节目的男明星,在那里拿着腹肌和泳衣说事儿;还有伴随着这些节目出现的‘夹紧’等敏感词汇等,让人看了听了很不舒服。明星的轻佻和轻浮直接导致了综艺节目的低俗化倾向,这也是一种综艺污染。这些宣传也都背离了推出这些综艺节目的初衷。”
B 广告泛滥 愚弄观众
“当前的很多娱乐节目过于急功近利。”在刘强教授看来,综艺娱乐节目火了,广告自然来了,电视台为了实现广告商的广告效果最大化,宁愿得罪观众也不愿意得罪广告商,于是狂轰滥炸的插播广告已经成为综艺节目的一大公害。因此也有网友直言:一些综艺节目与其说是娱乐观众还不如说是愚弄观众,把观众当弱智对待。
C 盛行拿来 禁锢创新
聊及当下的综艺乱象,刘强教授还谈到,从《中国好声音》到《中国梦之声》,从《我是歌手》到《我为歌狂》等,无一不是引进国外版权的节目,“不注重研发自己的原创节目形态,盲目引进海外版权,拿来主义盛行,极大地禁锢了综艺节目的创新能力,从长远看,不利于中国电视娱乐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专家解析
引领大众文化才是正道
在综艺节目泛滥的今天,究竟什么样的娱乐节目才是大众所需要的?如何才能打造出引领大众文化的综艺节目呢?
刘强教授认为,炒作有时的确是宣传节目的必用手段,但节目内容如何才是节目受欢迎、大热的根本所在。
“既然是面向大众的综艺节目,那么节目本身就应该具有一定的水准,有一定的内涵和格调,不管是娱乐方面还是审美方面,都应该对大众起到引导作用;此外,电视台应该多打造原创性的、体现中国特色的综艺节目,而不是一味地套用国外的节目模式;节目还应该体现人文关怀,而不是单纯的娱乐或者是恶搞。”刘强教授说。不过他同时又谈到,在收视率至上的当下,很难让电视台放弃对利益的追逐,唯有希望监管部门能够起到真正的监管作用,电视台能够承担起身为传媒本应承担的责任,否则拿低俗当卖点势必会引起观众的反感,将来也是死路一条。
生活日报链接:http://shrb.qlwb.com.cn/shrb/content/20130623/ArticelS22002JQ.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