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本届九城联展山东油画家中的一员,任业圣的作品受到诸多参观者的好评。作为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山东油画学会理事,山东美协会员,任业圣对于油画,有着自己的深刻理解。当年的他,因为一本书而爱上了印象派油画,并且因此走上油画创作之路。
迷恋印象派
1971年,任业圣考入了第一期五七艺术学校,开始学习专业的油画技巧。“当时学校里教的油画技巧,主要是以‘苏派’(指当时的苏联)油画为主,大部分老师也都承袭苏派油画。”也是在那一年,任业圣无意中进入了图书馆,找到了一本与印象派油画有关的书,从那以后,他对于印象派油画陷入了一种痴迷。“在当时,印象派属于毒草,但是我真的很着迷,算是一见钟情。”任业圣回忆说,后来他跟着自己的一位懂印象派的老师学习油画,掌握了很多印象派的技巧。
这样的学习,让任业圣一发不可收拾,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类风格的油画也逐渐的被引入到国内,“有一段时间,接触了很多流派,什么印象派、抽象派、野兽派等等,那时候就不断的去学习。可以说,我觉得油画创作,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去了解各种风格,不断融会贯通的过程。”
融汇东西方艺术风格
如今,任业圣经过30年的探索与研究,已经形成了一种融东方哲思和西方色彩表现力为一体的绘画风格。“年轻的时候喜欢看西方美术史、西方绘画大师的绘画理论一类的书籍,从中了解西方油画的发展脉络,从印象派到野兽派,再到后来的塞尚、立体派,后来逐渐回归到中国传统画论,对中国传统画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任业圣告诉记者。
在任业圣看来,虽然国画与油画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但是在很多时候,二者在“大道”上是相通的:“甚至可以说中国的绘画理论比西方绘画理论更新,西方绘画一开始写实的理论多一些,但是中国画从形成之初就注重绘画语言的表达。中国画不模仿自然,一出手就是用绘画语言表达画家自己的思想。”
创作要有耐心
与传统的书画相比,油画的创作周期显然更加长久,因此需要创作者耐得住寂寞。“有时候一件作品,短要几个月,长要好几年,反反复复的去画,如果有时候可以瞬间捕捉到灵感,可能这件作品的创作时间就会短一些,而且质量还不错,但有时候找不到灵感,可能就要持续去创作好多年,反复的折腾。”
或许也正因为如此,任业圣一直以来比较低调,很少出门应酬:“我的生活比较简单,一般除了给学生们上课之外,我就呆在画室里,要么读读书,要么就创作,或者是出去写生。其实油画创作,需要的就是画家要耐得住寂寞,不要为外面的事情所扰乱。”
九城联展,美育最重要
作为一个艺术品平台,九城联展承载了很多功能,对此任业圣表示,自己最看重的是九城联展这一平台的“美育”作用:“要指导读者们去了解油画之美,发现油画之美。”
本次九城联展济南站展出了很多写意油画与国画,许多前来看展的市民面对写意画纷纷表示看不懂或不能理解画家所表达的思想。“写意的画是很高深的,比如齐白石的一些写意国画对于普通人来说就很难理解。”任业圣说。
任业圣认为看写意画不能带着看写实画的心态,不能仅仅看这幅画细节方面画的到底像不像:“不论是油画还是国画,看写意画更多的是体味其中的意境。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如果在看写意画以前,先阅读一些中国画的理论书籍,或许在理解一幅画的思想方面会有很多帮助。写意画不细致,讲究传神,讲究气韵,注重将神气表现出来。”
也正因为如此,任业圣觉得,九城联展这一平台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让更多的人去接受美育教育,提高审美水平和文化品位:“大家通过参观展览,去了解某一个作品的风格、流派,从而更深入的去了解创作者的内心,提高自己的审美,这是一件好事。”
即时播报
因参加公益展莫言作品提前下架
在昨天的展会现场,不少细心的读者发现,原本在省图一楼大厅的两件莫言的书法作品不见了,“我们是专门来欣赏莫言书法作品的,怎么会没有了呢?”不少观众就此询问工作人员。
据记者了解,此次莫言的书法作品下架,主要是因为其作品将要参加某公益书画展,主办方在经过协调之后,将其作品提前下架,送至公益书画展现场。由此给参观者们带来的不便,我们表示万分抱歉。
山东商报链接:http://60.216.0.164:99/html/2013-06/30/content_61825.htm
搜狐转载链接:http://roll.sohu.com/20130630/n380272427.shtml
和讯转载链接:http://news.hexun.com/2013-06-30/155637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