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媒体山艺 > 报刊报道 > 正文

【大众日报】老来嫁女——为作品找个好婆家

2013-09-23  

      

新闻发布会上的单应桂

     

    李太白踏月寻句 单应桂

    2013年9月10日,教师节。"容园绘事——单应桂教授美术人生八十年暨单应桂美术馆开幕"新闻发布会在济南举行。9月15日,位于高密的单应桂美术馆正式开馆,著名书画家、中国女画家协会顾问、山东省女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单应桂向家乡捐赠的60幅书画精品就此找到了最合适的归宿。

  单应桂教授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美术家之一,她在美术创作、艺术教育、美术理论、非遗保护传承和美术普及推广等多个领域,都为中国当代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她是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好老师,也是大众日报多年的老朋友,2012年,单老受聘为大众报业集团、山东新闻书画院艺术顾问。

  在9月1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单应桂表示:"80岁了,算起来,如今有两件事较为得意,一,画了一批画;二,在工作和生活中交了不少好朋友。"至于作品的去处,单应桂作了精心的安排,去年她把自己创作并珍藏的作品25幅捐给了山东艺术学院,60幅留在了山东省美术馆,加上本次安置在单应桂美术馆的60幅,140余幅精品犹如出嫁的新娘,各自找到了满意的"婆家"。

  新闻发布会主持人、山东社会科学进修学院名誉院长吕季明向大家介绍了单应桂多次向灾区捐赠的事迹。对于单教授来说,个人不是独立存在的,而要与国家、民族、群众紧密相连,她所彰显的,并非艺术家的境界,而是普通人的担当。

  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人,不可避免地要经历诸多坎坷,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其他非常时期的磨难,让单应桂收获了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也创作出了许多顺应时代、震撼人心的作品。她更珍惜60年的美术生涯,给了她发现美、创造美的机会,如今的单应桂诸事放下,唯有感恩。"我16岁工作,那时什么都不懂,是党和国家把我培养成人。我又有幸遇到了几位良师,他们不但教我画画,更教我做人。如今老之已至,我心中唯想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对于最近的系列捐赠活动,单应桂十分感谢儿女们的支持和理解:"老年人最大的愉快是舒心,如今我的好朋友、好儿女能理解我,真是别无所求。这是我最幸福的时候。"

  在9月10日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书法教育家王培元对单应桂表示了诚挚的敬意:"单老师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对生活感悟更深,她以细腻的笔触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画卷,供我们学习和领会。"山东省女书画家协会秘书长徐玉华是单应桂的学生,也是省女书画家协会的第一批会员,在她印象中,单应桂就是一位日夜操劳的母亲。20多年来,协会会员从最初的40多名到现在的六七百名,单老师非常欣慰,作为学生,徐玉华也是十分自豪。

  9月15日,单应桂美术馆在山东高密开馆,单应桂和自己的家乡建立了更加密切的联系。美术馆由她的高密老乡莫言题词,《单应桂美术馆作品集》也同时出版。

大众日报链接: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30922/Articel08002MT.htm

半岛网转载链接: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201309/20130923/news_20130923_2263945.s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新浪微博
    接诉即办
版权所有:山东艺术学院 鲁ICP备05002378-1号
长清校区地址: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紫薇路6000号
邮编:250300
文东校区地址: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91号
邮编: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