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伟 西域祥云 138cm×670cm

冯斌 黑白探戈之二 136cm×100cm

展览现场

李耀林 长江之源 120cm×150cm

杨劲松 搅成团系列之二 200cm×160cm

黄祺 境 200cm×200cm

胡明哲 浩渺 160cm×160cm

李济民 澎湃 190cm×180cm

李飒 从左上至右下 250cm×300cm

杜华 清和 250cm×200cm

党震/宋忠山/杨士奎 触摸 140cm×200cm

周墨 月光女神 200cm×300cm

张志民 人到中年后 180cm×97cm

岳海波 竹影婆娑 200cm×100cm

田卫平 地表系列25 200cm×300cm

王玉华 路人系列 300cm×300cm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美术展览部主办,济南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山东省文联、山东省美协、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山东省美术馆、济南市美术馆承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系列展——综合材料绘画特展”于2013年10月12日下午4:00在济南市美术馆隆重开幕。
综合材料绘画作为我国新型绘画形态,丰富了中国美术创作与展示格局,体现了“单画种材料技法的演进与多画种或多种材料技法互渗融通”的学术宗旨,反映出当代中国美术的延展性、互融性等当下时代特征。此次参展作者,有专业艺术家和艺术院校的青年学子及旅居海外的中国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题材,讴歌了中国文化与繁荣昌盛的社会生活,展示了综合材料绘画的艺术魅力。
一切从艺术需要出发
综合材料绘画不是材料的堆积
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中国美术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主任胡伟说:在绘画创作中,观念、情感和思想是形而上,材料和技法是形而下。不可否认,材料是艺术创作被唤起的“原体”。反过来说,如果艺术家是“原体”,材料和工具被唤起,就需要艺术家有非常鲜明的主张,它要足够强大,强大到足以改变和提升材料本来的性质与作用。艺术家应该有足够的修养来判定选择,明白使用什么样的材料和表现手法才能够表达内心情感,符合自己的精神诉求。综合材料绘画绝不是材料的堆积。当然,也有一些人,为了追求画面的丰富或新颖,喜欢把不同的材料堆砌在画面中,这样不仅使综合材料绘画的艺术性表现不出来,反而会产生一种反效果,降低了这种艺术形态的品格。所以,一切都是从艺术表现需要和个性语言表达出发的。不同材料的使用只有在符合创作者的个性体验并与表现内容相一致时,它的表达才可能是真切的。只有把形而下的材料技法语言充分表达到形而上的精神诉求才有价值。
重庆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冯斌认为,艺术史上重大的变革往往由观念和材料革命所驱动。中国美术只有不断地与时俱进,吸收可用的技法和材料才使我们有足够能力来表达当代人物的精神状态。
打破学派门户之见
多元材料的运用是时代的要求
山东美术家协会主席、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张志民表示十分欣赏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并鼓励艺术家勇于突破。此次展览是综合材料绘画以全新的面貌,第一次较为完整地呈现在齐鲁大地,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绘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李耀林携自己的作品参与了这次盛会,他希望越来越的多的艺术家走进这一领域,体会不一样的艺术感受。
现代社会,画种概念的边缘渐渐模糊,艺术家需要用更多技法、材料来表达情感与观念,此时,历史上已经形成的、固有的方式方法可能已是不够用了,多元材料的运用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平面绘画领域,“综合材料与表现”成为很多美术家表现时代精神、更新观念、探索形式美感的手段。综合材料的创造性使用,改变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冲击着我们习以为常的艺术观念。济南市美术馆馆长杜华说:我们的文艺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同画种的作品在十艺节、在济南市美术馆开馆之际展出,给济南乃至全国的观众展示了一种新理念,让大家接触到一些当代艺术。在艺术创作上,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在学术理论上,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不仅打破了艺术流派和学术学派之间的门户之见,更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更全面的艺术呈现
寻求思想的载体和灵魂的归属感
每位艺术家都有不同的艺术语言,由感而发,由心而画。青年艺术家黄祺一直在创作中寻求思想的载体和灵魂的归属感,新材料的介入令他如鱼得水。蜡质、胶质和油彩所碰撞出的全新的视觉效果,可以把人带入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让艺术意图实现更全面的呈现,如青年艺术家周墨创作的《月光女神》,微浮雕的感觉让画面更有质感,这是一般水墨所不能达到的。
综合材料绘画作为我国整体美术格局中的新型绘画形态,它满载着蓬勃的朝气和张扬的个性呼啸而至,以开放的姿态,与时俱进的理念和丰富而新颖的表现手法,吸引着艺术家们不停地尝试和探索。
大众日报链接: 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31020/Articel08002M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