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媒体山艺 > 报刊报道 > 正文

【齐鲁晚报】山东艺术学院——特色名校助推山东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2013-12-25  

    随着国家级艺术盛会“十艺节”在山东的成功举办,山东艺术学院作为我省唯一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自然成为全国艺术界关注的焦点,山东艺术学院还率先在我省高校出台《山东艺术学院服务山东文化强省建设行动计划》,可以说这些年这所老牌名校真正实现了科学、稳健、快速的发展,种种证据让越来越多的人深信,山东艺术学院这所文化底蕴深厚、学科专业齐全、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卓越影响力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一定能在山东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担当起与她的名气相匹配的重要角色。

    根植于生活才能服务于大众  

    十艺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至今给全国的文艺观众留下了诸多美好的回忆,与会的专家表示,此次美展充分展示了我国美术创作近几年来的丰硕成果。该展览是文化部最近几年着力打造的国家级美术展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介绍,这次展览秉持“中国风格、时代丹青”的主题,贴近生活,反映重大事件的题材都有明显的突破。这些都反映了艺术家对思想、生活、艺术及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探索。作品题材广泛,形式丰硕,体现了较强的学术性、时代性。我省一些知名画家的作品展现了极大的热情和责任感。山东的作者在这次展览中取得了具大的成绩,因此全省美术创作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对于这次展览的艺术成果,山东艺术学院可谓收获颇丰,全国共有入展作品647件,山东选入124件,山东艺术学院共选入参展作品37件,占全省选入作品的30%。这个数量应该说非常可观,可看出山东艺术学院是山东美术创作的强力集团,是美术创作的主力军。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是占有主要领先地位。与会的一些专家表示,山东艺术学院在重点题材创作上也有很大的突破。全省有15件重点题材作品入选“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山东艺术学院入选9件占全省入选作品的60%。山东艺术学院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果是因为有精强的专业队伍,其教师学生都有坚持深入生活的历程。

  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张志民表示,山东艺术学院将建立适合艺术教育特色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着力推进校长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重大问题决策程序等方面的改革。广泛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开展与中央部委、省直部门、艺术院团、社会文化事业单位的全面合作。

    严把专业建设质量 培养德才兼备人才  

    山东艺术学院是全国艺术学科专业设置最为齐全的艺术院校,综合实力名列前茅,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高素质艺术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拥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设有29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8个;依托重点学科和品牌特色专业,建成专业群5个,形成了基础厚重、结构合理、协调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体系。

  张院长介绍,山东艺术学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确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根据艺术教育的特殊性,采取了“工作室”制、“1+3”分流教学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不同类型人才培养搭建不同培养平台。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成效显著,有14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改革立项1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据介绍,今后山东艺术学院将提升音乐、美术、戏剧等传统优势学科专业的示范作用,带动艺术编导、艺术管理等新兴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综合性办学的内生优势,重点增设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计划到2015年专业达到34个。优先建设音乐表演、绘画等15个重点专业。组建音乐与舞蹈学类、美术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设计学类、文化艺术管理类5个优势专业群,实现专业群内部资源共享。革除单一化人才培养弊端,确立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等三类人才培养平台。转变传统的班级教学制,实行分类、分段、画室、工作室导师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山东艺术学院的文化底蕴深厚。建校之初,李杰民、于希宁等一大批国内盛名、德艺双馨的艺术名家云集山艺,奠定了山东艺术教育的基础。五十多年来,历经几代学人薪火相传,学校持续引领并推进着我省艺术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影响力绵厚深远。不仅在全国各种展览和大赛中连创佳绩,也依托其完善的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代代文化艺术名家,山东艺术学院曾培养了像倪萍、王沂东、隋建国、刘曦林等一大批国内知名的艺术家。如何续写这种辉煌?山东艺术学院提出,要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紧紧围绕省重点人才工程项目:泰山学者建设工程、高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制度、创新团队建设工程等,探索“大师+团队”的人才聚焦模式,培养学校的学术骨干和学术精英。实施青年教师出国研修计划和学历提升计划,创造有利条件让具备实力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智力支持和专业创新助力山东文化繁荣

  山东艺术学院作为我省艺术人才培养的专业高等院校,自然在积极助推全省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方面,需要承担起主力军的作用,山东艺术学院的主要负责人表示,山东艺术学院积极参与全省文化创作生产重点项目,积极承担、参与大型文化艺术项目,打造艺术精品。

  据介绍,山东艺术学院完成了国庆60周年山东彩车“岱青海蓝”的设计、创作、展演,参加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及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开闭幕式等几十场国家级文艺演出,以“十艺节”等国家级,“孔子文化节”、“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等省级大型文化艺术活动为龙头,以学校各专业艺术实践与创作活动为基础,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发挥“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创作项目”的引导、规划作用,加大立项数量,推动大型群体攻关项目创作。

  山东艺术学院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强齐鲁文化的研究和遗产保护。该学院将校级科研项目中设立的“齐鲁文化艺术特色项目”单列为校级“专项研究项目”,制定了管理办法和课题指南。加强对“音乐文化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和“文化创意产业与管理研究中心”三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的建设指导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加强齐鲁文化艺术研究和遗产保护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汉画像石研究基地”、“鲁锦艺术研究实践基地”、“山东会展研究学会”、“齐鲁文化艺术文献库”、“山东地域特色的数字化博物馆”等也正在建设中。学院将通过建设“文化遗产项目研发实验室”、“文物鉴定与评估实验室”,综合开发利用各类文化遗产,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山东艺术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加快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山东艺术学院面临历史机遇。”山艺人认识到,把握历史机遇,承担历史使命,要求学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从服务山东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把社会服务放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力求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有所担当,在开展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体现时代要求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有所作为,在打造山东高素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高地方面有所突破,为更好地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艺术资源与智力支持,为加快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贡献。

齐鲁晚报链接:http://epaper.qlwb.com.cn/qlwb/content/20131212/ArticelT03003FM.htm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新浪微博
    接诉即办
版权所有:山东艺术学院 鲁ICP备05002378-1号
长清校区地址: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紫薇路6000号
邮编:250300
文东校区地址: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91号
邮编: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