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媒体山艺 > 报刊报道 > 正文

【中国文化报】山东“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文化新气象

2014-01-24  

    2014年,在追逐梦想的征途上,山东省步入了先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关键之年。

    回望2013年,山东省政府年初承诺的文化实事全部兑现。这一年,山东省采取17地市共同承办的模式,成功举办“十艺节”;这一年,山东省新建标准剧场34个,新建、改建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132个;这一年,山东省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艺术精品创作取得丰硕成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山东省2014年文化建设年度目标:承诺要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指标体系,办好一批文化惠民、服务群众的实事。庄严的承诺,字字掷地有声,句句鼓舞人心。此次文化建设目标有何新意?新的一年,将如何更好地推进先进文化强省建设?本报就读者关注的文化实事,邀请山东省“两会”代表委员进行解读。

“乡村记忆”工程

保护古村落历史文脉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农耕文明史,而传统村落是承载乡土中国最久远记忆的“根”和“魂”。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1月15日,山东省文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乡村记忆”工程。据山东省文物局局长介绍,该工程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载体工程,是保护齐鲁传统文化遗产的创新尝试。

    “过去几十年中,传统村落大量消失,现存数量仅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1.9%,目前具有较高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不到5000个。”1月17日下午,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陈华新列出的这组数据和发言,引发与会委员关于“乡村记忆”工程的讨论小高潮。

    “传统村落的破坏与消失,毁掉的不仅是古民居、古建筑,更重要的是其蕴涵的历史信息和民俗文化。”在青岛市政府特约咨询亢清泉看来,要把“乡村记忆”工程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中来,一同部署、一同建设、一同考核验收。“目前最重要的是抓紧组织专家对全省所有村庄进行普查,确定保护范围,构建起山东传统村落的谱系。”元清泉说。

    “有形的物质遗产层面,要尽可能保留村落的地域文化和建筑风貌;无形的文化精神层面,要恢复村落的人文环境和延续千百年的文化脉络。”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认为,村落保护要防止“空心村”效应,对根植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切实可行的“活态”保护,人文环境才是最重要的。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摆手、踮脚、转身,伴着舞曲的节奏,每个人的动作都自然舒展、充满活力。每天傍晚,泰安肥城市石横镇仁里村文体小广场都会聚集附近很多村民来跳广场舞。“文体小广场就是我们的舞台,约姐妹们跳跳舞、健健身,日子越过越有滋味。”村民郭爱玲说。

    在山东,还有很多像郭爱玲一样的人正在享受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这得益于山东省人大代表去年提出的议案,山东省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扶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截至2013年12月,山东省建成行政村文化大院近7万个,初步实现了全省基本覆盖的目标。此外,2013年落实资金2500万元,对全省1万个农村文化大院进行了优化升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等指标体系,整体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近几年,山东省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弥补了前20年的欠账,但内容有待充实,需要完善服务。”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告诉记者,“文化设施建设有明确标准可循,但服务内容的标准化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

    在李国琳看来,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从三方面入手。“要树立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要增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内在动力,要引进理事会管理模式,还要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中引入竞争。”她说,要鼓励符合时代精神、有创造性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如何把钱花出效益来,用同等的钱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很考量我们的境界”。

    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李百华则认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关键在中小城市场馆和文化场所的利用,济南和青岛的大剧院分别与中演和保利合作,就是一种很好的借鉴。

弘扬传统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日前,山东省文化厅厅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向红在山东大学举办“孔子与儒家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视察时的讲话精神”专题讲座。徐向红与山东大学100余位学者和年轻学生分享了其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孔子研究院视察时的讲话精神的体会,还就如何看待中华传统文化、评价孔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解析。

    这是山东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弘扬传统文化的生动缩影。“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体系是一致的。”徐向红说,“我们说的‘两个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际上也是精忠报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思想的时代升华。”

    山东省“两会”期间,各位代表委员纷纷就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建言献策。山东省政协委员、济南市文联副主席刘溪认为,“四德工程”的建设可以算是很关键的一步,“邻里关系和谐、婆媳关系密切、乡村文明新气象等,这些都是已经见到的成效。”

    “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可以弘扬,对传统文化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齐鲁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常爱玲告诉记者,“弘扬传统文化,政府要作为,掌好舵,把准方向。”她还建议把民间优秀音乐文化引入大学课堂,让学生接受本民族、本地优秀音乐文化的熏陶。“素质教育的目的不是听几场高雅音乐会就能实现的,真正喜闻乐见、触动心灵的,还是土生土长的民间音乐。”常爱玲说。

中国文化报链接:http://epaper.ccdy.cn/html/2014-01/24/content_116903.htm

山东省文化厅转载链接:http://www.sdwht.gov.cn/html/2014/gzdt_0124/12812.html

浙江文化信息网转载链接:http://www.zjcnt.com/content/2014/01/24/223389.htm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新浪微博
    接诉即办
版权所有:山东艺术学院 鲁ICP备05002378-1号
长清校区地址: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紫薇路6000号
邮编:250300
文东校区地址: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91号
邮编: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