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媒体山艺 > 报刊报道 > 正文

【中国艺术报】山艺版话剧《怀疑》的探索与创新

2014-03-10  

话剧《怀疑》剧照

话剧《怀疑》海报

一次有探索新意的演出

    《怀疑》是一部社会剧。由于它触及了当代人灵魂深处隐秘的问题,从而受到重视。演出之后,一年内获得三项大奖。在国内,此前,我曾看过国家话剧院版本的演出,观众反响强烈。本次由山东艺术学院丁建军教授执导并任主演的新版,突出的看点则是导演对此剧的新的解读。

  在原剧中,情节的主体内容是:弗林神父在教区学校任教,很受学生欢迎。一次他约一位黑人男生到神父寓所谈话。该生回到课堂时表现反常,引起校长阿洛西斯修女的怀疑。这位修女以对学生的安全负责的名义,怀疑神父与黑人学生有不正常的关系,虽无实据,却一意孤行,誓将怀疑进行到底。最后,她采取了某些策略手段,竟然达到了既定目的:将弗林神父赶出了学校。透过女主人公行动的动机及其影响,我的感悟是:她对神父弗林的怀疑原出于某种病态心理,这种怀疑是破坏性的,对人的尊严、对正常的人际关系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剧本正是在这一层面提示了当代人灵魂深处潜在的病症。

  不过,剧中修女的表现只是“怀疑”的性状之一。由于生成的动机以及主体的境遇不同, “怀疑”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剧中弗林神父布道时,借用一个水手的故事,喻示人们在“道路不明”的困境中的“信仰危机” :再如,“怀疑”也可以是建设性的,成为人类求新思变的动力和改革与创造的前提……

  丁建军教授为了把这部剧作奉献给中国观众,对“怀疑”的内涵注入了他的解读。正如在演出“导言”中所强调的:在我们这个深刻变革的时代,“那旧有的一切,是坚守还是抛弃,是坚信还是怀疑?这两难的抉择,拷问着人类每一个灵魂。 ”或许,这样的解读更能贴近当下观众的心境。

  我还注意到,在演出中导演更着力于一个层面的探索:演员的表演艺术。在戏剧表演艺术水准滑坡的现状下,无疑,这方面的探索是很有意义的。

(谭霈生 著名戏剧理论家)

怀疑亦是强者的表现
——山艺版话剧《怀疑》观后感

    《怀疑》于2004年11月首演于美国纽约外百老汇的曼哈顿剧社。一时间,剧界喝彩,观众如潮。次年3月《怀疑》转入百老汇,公演于西四十八街的沃尔特·科大剧院,随之该剧连获普利策戏剧奖、托尼最佳戏剧奖、纽约戏剧评论圈最佳戏剧奖等二十余奖项。出演《怀疑》一剧的四名演员均获得当年的托尼戏剧奖最佳表演的提名;扮演阿洛西斯的女演员琼斯获得了托尼最佳女演员奖;扮演穆勒太太的歌舞剧女演员丽奥诺斯荣获了托尼最佳女配角奖;该剧导演休斯还获得了托尼最佳导演奖。后来,由话剧改编的电影《怀疑》也风靡全球,无独有偶,电影中的四位演员又全部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女演员的提名。

  2005年6月,笔者在纽约完成了《怀疑》一剧的中译稿。7月初,中国国家话剧院便决定排演《怀疑》 ,由著名导演汪遵熹执导。当年11月,国话的《怀疑》便与北京观众见面,创下了北京与纽约百老汇新创剧目同年上演的纪录。 《怀疑》并非只是一部社会问题剧,它的副标题“一则寓言”是激起人们的自由思考的明证,而这种理性的怀疑和探索,尚利称之为“激情的运行” 。

  《怀疑》的故事发生在1964年一座位于纽约市布朗克斯区的圣尼古拉天主教堂及学校。校长阿洛西斯修女怀疑校内唯一的黑人学生正受到任课教师弗林神父的性侵犯,便使尽一切手段追查和指控弗林神父。剧中提出了一个始终未能回答的问题:校长阿洛西斯修女对弗林神父性侵犯学生的指控是否成立?这是否是守旧的阿洛西斯修女对主张宗教世俗改革的神父的报复?在《怀疑》一剧中,尚利把宗教神学深深地融入了人性之中。怀疑与信仰体现在阿洛西斯修女分裂的内心深处。该剧的戏剧张力与魅力恰恰在它的两难困境:渴望安宁的信仰和怀疑现实的不定,深刻地表现了人类真实的体验。

  2013年9月24日,山艺版《怀疑》首演于山艺实验剧场。启幕:凝重、简洁而写实的舞台,教堂的回廊,暗影中的教堂矗立的后墙、庭院、蔷薇……一个故事,四个人物,没有幕间休息,一气呵成的90分钟,体现了尚利原剧以浅显喻深刻,以小细节喻大真理的艺术风格。

  在校长室,阿洛西斯修女追问弗林神父为何单独与唐纳面谈,弗林解释是因为唐纳偷喝了祭酒。当明白到阿洛西斯修女所设的圈套后,他大怒而去。于是,阿洛西斯修女请来了唐纳的母亲穆勒太太。出乎她的意料,穆勒太太承认儿子的同性恋倾向却否认弗林对唐纳的性侵犯并拒绝指控弗林,她也不同意让唐纳离开学校。她的理由是——弗林神父是“唯一关心爱护唐纳的人。 ”阿洛西斯请求穆勒太太采取行动,但自尊而坚忍的穆勒太太却忠告她,“你也许认为你在行使正义,但这个世界没那么简单。我不知道你我是否站在同一边。我将站在我儿子和善待他的人这一边。 ”

  而后一场也是全剧的高潮发生在弗林与阿洛西斯的对峙中。弗林神父声称要向主持神父报告并建议撤除阿洛西斯修女的校长职务;阿洛西斯修女则谎称通过另一教区的修女已了解到弗林神父有过前科。她威胁神父,她将不顾一切地追查和指控他。“只要需要,我就会跨出教会大门。即使那大门在我身后关闭!只要需要,我就会做,神父,哪怕是我被罚入地狱! ”而此刻的阿洛西斯修女已完全背叛了她竭诚捍卫的宗教道德。百老汇《怀疑》的魅力之一便是琼斯与奥本所扮演的阿洛西斯与弗林的对手戏,这两位天才演员之间的戏别人是很难替代的。但山艺版《怀疑》饰演阿洛西斯修女的国家一级演员康群智老师与丁建军教授的对手表演同样令人折服,令人叹服。

  下一场戏则独创性地加了一场神父与教众们道别的戏。神父在布道时刻含泪向教区的人们告别,无从言说,无法解释,唯有沉默的道别。神父走下舞台,与前排的人们一一握手辞行。这是让《怀疑》贴近中国观众心灵的一幕,作为此剧的译者,我为导演丁建军教授和文学顾问吕双燕教授独具慧眼的创造喝彩。

  在作者尚利看来,怀疑的开端正标志着智慧的起始。因为在世人的文化中有一种观念:怀疑是一个弱者的标志,是无能的表现。他认为这种看法是一种谬误。事实上几个世纪以来,那些最伟大的思想家就在于他们从不否认自己存在着疑问。尚利认为,怀疑比信念需要更多的勇气,更强的力量。因为,信仰是一个歇脚处,而怀疑则是个无限。

(胡开奇 旅美学者、上海戏剧学院访问教授、话剧《怀疑》剧本译者)

以人为本体的演剧追求

    一个好的剧本总是能给导演提供多种的舞台实施方案,排演过程中也总是能给舞台工作的各部门提供无限的可能性。话剧《怀疑》的选择与排演并非因其获得的普利策奖、托尼奖、纽约戏剧评论圈最佳戏剧奖,而是因为该剧透过美国上世纪60年代一所教会学校追查性丑闻的故事构架,进入了现代人类灵魂深处生存困惑的探索,从而引出并超越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当下人类诉求,以后现代有机哲学且具有东方哲学整体观思维模式为基础的人文关怀视角,对现代性非此即彼二元对立思维弊端的揭露与深刻反思后的一则寓言。

  剧中,校长阿洛西斯修女为了自己内心的怀疑而取证,甚至可以背叛她竭诚捍卫的宗教道德。 “只要需要,我就会跨出教会大门,即使那大门在我身后关闭!只要需要,我就会做,神父。哪怕是我被罚入地狱! ”而当得知弗林神父升迁后,阿洛西斯修女陷入了痛苦的内心分裂。“ (激动的弯下腰来)我真是怀疑啊!我真是太怀疑了! ”剧作对这一形象的塑造,无不让读者和观众深刻地体验着人类今天的生存状态。正是这样一种人文精神奠定了话剧《怀疑》排演的设计方案。

  以人为本体的演剧原则其理论基础是谭霈生先生所提出的情境本体论。话剧《怀疑》的排演也是对这一戏剧理论的实践与检验,从演剧的角度看,它的逻辑模式则是动机与情境的互为主体性,情境中对于人物动机把握是解读人的一把钥匙,而对于人物动机的开掘则是丰富戏剧情境的个性化解读。基于此,在旅美学者胡开奇先生剧本翻译的基础上与原文对照,根据我们对人物的理解进行了剧本的结构调整。如弗林神父在阿洛西斯修女办公室窗前的出现、弗林神父与穆勒太太在雨中相遇、由九场增加为十场弗林神父的道别演说以及人物台词的删减与重译。在深刻体验人物动机的基础上我们强调了舞台演出的整体性与统一性,舞台上一切综合手段的使用都是为了揭示和表现情境中人物的深层动机服务,在凡演出必大制作的今天,我们更强调舞台的简约,更尊重观众的想象。

(丁建军 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院长、教授、话剧《怀疑》导演)

生命和生活的深处

——山艺版话剧《怀疑》演出及研讨综述

    话剧《怀疑》由美国戏剧家约翰·P·尚利编剧,讲述了1964年纽约市的一座天主教堂学校校长阿洛西斯修女,怀疑校内唯一的黑人学生正受到任课教师弗林神父的性侵犯,随即展开的一场怀疑与信仰、意志与情感、教会与现实社会的复杂纠结的故事。校长阿洛西斯修女无端怀疑该校神父弗林引诱班级内男孩并可能有性侵犯,原因是弗林神父对这个唯一的黑人孩子关怀过多,尽管詹姆斯修女竭力解释、弗林神父百般辩白,但阿洛西斯修女仍坚信自己的怀疑,并采用种种手段逼迫弗林神父认罪。最后弗林神父虽然没有承认所谓的罪行,却请求调离,并被晋升为另外一个教区的教区神父。弗林神父离开后,阿洛西斯修女却心情复杂,依旧陷入“我真的是怀疑,我真的是太怀疑了”的痛苦中难以自拔……该剧在中国话剧舞台上主要有中国国家话剧院和上海话剧实验中心两个舞台演出版本。

  由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主办,山东艺术学院承办的首届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交流会议于2013年9月23日至26日在山东艺术学院举行,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台湾艺术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23所加盟院校参会。本着对戏剧艺术本体的坚守,对“戏剧人学”的坚守和对戏剧艺术现代性与本土化的追求,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排演了《怀疑》作为本次联盟会议展演剧目。 《怀疑》由山艺戏剧影视学院院长丁建军教授导演并主演,特聘山东省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话剧金狮奖”获得者康群智主演,山艺戏剧影视学院优秀中青年教师参与全部演出工作,突出学院派艺术特色,彰显了该校作为历史悠久的高等艺术院校的厚重文化底蕴,赢得了观众的热烈好评。

  2013年10月19日,该剧应中央戏剧学院主办的“谭霈生戏剧理论学术研讨会”邀请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八一剧场为近200名海内外与会专家专场演出,也获得了充分肯定与赞誉。

  《怀疑》无论在思想层面和剧作风格中都具有强烈的现代性。剧作充满着对信仰与真理的执著探求的精神,具有可贵的发人深省的哲学思辨品质。山艺演出的《怀疑》 ,着力于对现代人的灵魂状态与精神世界的关注,对剧作哲学精神的准确把握和鲜明强烈的人文精神,体现出对戏剧本质的信仰与坚守。

  导演丁建军在尊重文本的前提下,面向中国当代观众,深入研究并努力开掘剧作深层内涵,对剧本结构做了调整:山艺版的《怀疑》原作多了一场神父告别演说的戏。演出后引起了一定的争论,更多的是肯定。原剧翻译胡开奇先生充分肯定了这一改动,认为增加了艺术表现力。另外,导演丁建军还结合中国当代文化语境,对照原文重新校订中译本,查阅大量资料,将剧本中难懂的西方思维语言进行了本土化处理,使台词更加准确流畅、真实易懂。很多观众谈到,这次看中国演员演外国戏,毫无间离感与生硬感,自始至终都觉得舞台上的人物和场景就是美国剧作家笔下的真实环境中的神父、修女和黑人母亲。

  舞台演出风格朴实而严谨,演员的表情和动作没有任何夸张和喧嚣,每个人物都自然真实地展现出其性格的独特性和内心的复杂与微妙。对人物深层动机的准确把握和自然呈现,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心,将观众带入所有人物复杂矛盾的精神世界,获得了深刻的体验与思考,以致落幕后仍是难以走出人物情感,难以停止思考。著名剧作家何冀平看完演出说:“你们的女主角太棒了,演得太好了! ”布景、灯光、服装、音效、化妆、道具等各艺术部门与表演的配合细致入微,丝丝入扣,具体微妙到音效音乐,呼应演员的呼吸,灯光的明暗强弱观照到情绪起伏……总之,整场演出完整严谨、情境逼真、气氛浓郁、人物鲜活生动,表现了创作者严肃扎实的现实主义戏剧艺术追求与功力。谭霈生先生这样赞叹道:“戏处理得非常干净。 ”

  参加“谭霈生戏剧理论学术研讨会”的武汉大学教授邹元江先生说,“这个戏很切合这次会议” ,谭霈生先生戏剧理论的基石与核心,就是对戏剧本体的强调和深刻阐述:戏剧情境中人的生命运动。山艺戏剧影视学院多年一直坚持“戏剧人学”的教育教学理念,近年来从专业教学与理论建设上非常注重关于戏剧本体的深入研究,获得了很重要的成果,如丁建军教授对演剧艺术本质的研究:演员与角色的互为主体性——动作本体论;动机与戏剧情境的互为主体性——动机本体论;演剧与文本的互为主体性——导演的文本解读、艺术表现与风格;演剧与剧场的互为主体性——剧场艺术的整体性与批评建设性等问题,就从本体论角度阐述了现实主义演剧艺术的创作原则、过程、方法与境界:演员与角色融为一体,动机与动作融为一体,再现性叙事与表现性情境熔铸为一体,体验与表现融为一体,个性的鲜明性与个性的复杂丰富性融为一体。特别是关于情境创造力是演剧艺术的核心或本质的结论,突破了以往演剧艺术理论的某些片面和局限,批评了当下戏剧创作中的概念化或观念化、肤浅化、纯形式化等现象,发人深省。在山艺版《怀疑》的演剧实践中,从主题开掘、人物塑造、场景设计与情境创造等方面都鲜明地体现了对戏剧本体的深刻体悟与表达。

  另外,该剧曾于2013年7月在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剧场连演九场,后应青岛广播电视总局的邀请,于2013年8月在青岛演出两场,观众踊跃观看,反响强烈。

(吕双燕 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教授)

二○一三年九月首届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交流会议合影

对话与交流——谭霈生戏剧思想研讨会展演剧目《怀疑》在北京八一剧场演出后合影

中国艺术报链接: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history/20140310/index.htm?page=/page_9/201403/t20140310_246886.htm&pagenum=9

搜狐转载链接:http://yule.sohu.com/20140310/n396334560.s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新浪微博
    接诉即办
版权所有:山东艺术学院 鲁ICP备05002378-1号
长清校区地址: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紫薇路6000号
邮编:250300
文东校区地址: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91号
邮编: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