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至25日,校长徐青峰率团出访法国和意大利。此行旨在与法兰西艺术院院士开展学术交流与展览合作,推进中外艺术家展览筹备工作,并与意大利高校及策展人洽谈合作项目。
在法国交流期间,徐青峰一行先后会见法兰西艺术院院士菲利普·加莱尔、法兰西学院暨法兰西艺术院前院长让·安哥拉,以及让·卡尔多基金会主席、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迪埃·贝奈姆,就“中法艺术对话与哲学思考”“追溯法国绘画和雕塑经典艺术的当代意义”“中法文化艺术呈现”等主题展开深度研讨。

徐青峰与菲利普·加莱尔
在与加莱尔的学术对话中,徐青峰重点探讨了双方艺术创作理念的契合点,并就创作背后的哲学观念展开对比分析。双方在自然与人的关系、艺术与社会的互动等议题上达成诸多共识,为彼此的创作带来新的启发,形成深度共鸣。此次对话为推动展现东西方共同价值追求的艺术作品创作注入新动力。加莱尔现场解读其代表作《自恋》,以精准阐释帮助在场者迅速把握作品内核;其富有个性的艺术表达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敏锐感知力与创作活力,彰显出成熟艺术家的独特魅力。

徐青峰与让·安哥拉(左二)
让·安哥拉在交流中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拥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他对在四川成都参与的艺术活动留下深刻印象,期待与中国艺术家深化交流互动。让·安哥拉热情展示并探讨其雕塑与绘画作品,认真听取徐青峰的见解。在得知徐青峰曾以雕塑为艺术理想后,他积极建议其重启雕塑创作。他谦逊地表示,色彩创作非其专长,雕塑是主要艺术表达方式。让·安哥拉对艺术的赤诚之心令人敬佩,沉稳内敛的特质使其作品蕴含深刻哲学思考,反复打磨的创作过程更赋予作品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独特辨识度。

徐青峰与迪埃·贝纳姆(中间)
在让·卡尔多基金会,徐青峰与迪埃·贝奈姆就中法艺术精准呈现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双方指出,中法文化艺术理念存在共通之处,需通过展览、文献等载体在各自文化语境中构建相互理解的“共鸣点”,因此艺术交流需强化“意译”思维。徐青峰强调,中法艺术的精准呈现应超越“东方vs西方”二元框架,转向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对话;通过技术互鉴、历史溯源与当代实践,两国艺术不仅能彰显各自文化基因,更能在全球语境下探寻人类精神的共同价值追求。迪埃·贝奈姆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艺术是人类共同语言,在作品与展览的解读中,唯有挖掘人类情感共通点才能实现艺术的广泛传播与认同。为此,让·卡尔多基金会愿持续发力,为深化双方交流合作提供更多务实支持。

徐青峰与巴黎国立高等工业创意学院雅斯米娜·德·塔卡西(中间)

徐青峰与法国诺曼底高等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乌尔里卡·比特纳(左一)
在法期间,徐青峰一行还访问巴黎国立高等工业创意学院与诺曼底高等艺术与设计学院,与法方院校负责人就合作交流事宜展开深入会谈。法国高校办学特色鲜明,其中巴黎国立高等工业创意学院以其严格的录取标准、独特的五年制培养模式及实践项目驱动的教学体系,令人印象深刻。徐青峰强调,需做好后续对接工作,组织相关学院负责人及教师赴该校考察学习,借鉴其先进经验推动我校相关学科建设与发展。

徐青峰与亚历山德罗·科隆博签署协议

徐青峰与意大利设计学院领导合影
在意大利,徐青峰一行访问意大利设计学院罗马校区,先后与欧洲AD教育集团意大利区主席亚历山德罗·科隆博、意大利设计学院院长菲利波·佩尔尼西科等座谈,深入交流意大利设计产业与人才培养现状。徐青峰高度重视意大利设计教育的产业合作模式,提出设计教育必须立足产业应用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强调意大利设计学院与古驰、菲拉格慕、芬迪、迪奥等知名企业的合作资源,为学生提供企业实践机会,对培养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价值。双方就合作办学事项展开深入磋商,徐青峰代表学校与亚历山德罗·科隆博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为两校合作奠定坚实基础。此举为我校加强与欧洲高水平高校合作、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开辟了新路径。

徐青峰与德·基里科基金会主席费德里·卡波伦塔(左二)

徐青峰与策展人安娜·巴尔扎尼(右二)在罗马国家现代与当代艺术美术馆
徐青峰一行访问基里科基金会及罗马国家现代与当代艺术美术馆,并与机构负责人及策展人就中意艺术展览策划事宜进行深入磋商,实地考察场馆并联合研讨展览方案,为深化中意艺术交流制定详细实施方案。
出访期间,徐青峰在高效完成既定出访任务的同时,同步完成国家艺术基金两个大型项目的线上答辩。此次出访不仅取得丰硕学术成果,更促成双方合作意愿的显著提升,为我校与欧洲高水平艺术院校及文化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奠定坚实基础,对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具有积极作用和影响。
(供稿:国际交流合作处 摄影:张博晨 审核:纪军郁 编辑:王蒙 终审:孔宪坤)